
寒雾已过,霜冻将至。当树叶变成金黄的时候,候鸟们越过山川河流,踏上南下的旅程。在三门峡,以黄河、青龙湖、苍龙湖为中心的湿地公园是白天鹅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之一。
它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一部分。这里生态良好、气候适宜、环境安全、食物充足。近年来,已记录有300多种鸟类在三门峡黄河湿地越冬或繁殖。
央视记者 任美美:在黄河生态走廊三门峡段,黄河水奔腾携沙,而仅一水坝之隔的苍宫湖湿地却一片安静。
每到秋冬季节,安静的湿地就渐渐变得熊熊起来。随着天气变冷,这两天候鸟们纷纷来到这里。野鸭、肋鸭、鸳鸯鸭、鸬鹚、大天鹅等。“如约抵达。”这两天,鸟类爱好者们一一见到了它们,这表明本次迁徙中第一批越冬的大天鹅已经抵达湿地。
充足的粮食资源+技术援助
更好地保证候鸟越冬
为了迎接这些候鸟,湿地早早做好了准备。湖中随风摇曳的芦苇、香蒲、荷叶,不仅是装点景观的绿色植物,也是专门为春夏候鸟种植的食物。这些食物占地1500多公顷,保证了候鸟抵达这里后能享受到丰盛的“自助餐”。
今年在偏远的树木中安装了新的声纹传感器。通过对采集到的鸟叫声进行智能分析和识别,有助于量化候鸟的种群规模和生活模式,为候鸟提供更科学的保护。为“远方来的客人”。
天鹅观赏季节即将开始
“白天鹅经济”诞生
精心呵护,使这片黄河湿地成为名副其实的“鸟类天堂”。目前,这里已记录有315种鸟类。近5年来,大天鹅越冬数量高峰已达16000余只。
大天鹅栖息地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0个,在黄河湿地小段形成了100多公里的大天鹅观赏区。生态红利催生了独特的“白天鹅经济”。每年有超过1000万游客来此赏天鹅、游览湿地,年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。
虢国玉雁:见证“三千年承诺”
如果我们在湿地里看不到足够多的天鹅也没关系。我们还可以看到玉天鹅。附近的郭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一只玉天鹅。虽然体积不大,但是内容却很丰富直观地证明三千多年前三门峡就有天鹅生活。
与此玉天鹅出土的还有玉猫头鹰、玉蜘蛛、玉老鼠等30余种,仿制玉器300多件。这是一座隐藏在博物馆里的“动物园”。
从“天鹅盟约”到“文明盟约”
三千年的“天鹅之约”见证的不仅是自然生态的延续,更是文化的传承。随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,这里也建立了一条文化长廊。目前,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正在稳步推进,庙底沟遗址公园、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和利用。将文化遗产带入生活;中流砥柱博物馆新建,成为诠释黄河精神的新地标。生态廊道与邪教交织下形成了集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“复合空间”。当你来这里进行“天鹅之约”时,你也是在参加一场“文明之约”。